抗阻力訓練(ResistanceTraining)又稱「阻力訓練」,是一種對抗阻力的運動,主要目地是訓練人體的肌肉,傳統的抗阻力訓練有伏地挺身、啞鈴、槓鈴等項目,最近在歐美國家正流行的彈力帶,也是抗阻力訓練的項目之一。
由於彈力帶沒有啞鈴的笨重、也沒有槓鈴或其他器材攜帶不便的缺點,而且其訓練肌肉強度的效果亦較伏地挺身為佳,因此成為歐美國家抗阻力運動的新秀。然而在台灣,一般人對抗阻力訓練的觀念並未相當普及,原因之一即是錯誤的運動觀念所致,而最常見的誤解有:
誤解1:女性進行抗阻力訓練,會產生像阿諾一洋的肌肉! 我們相信,女性絕對有發展肌肉的潛力,但若要鍛鍊出像明星阿諾一洋的肌肉,則是需要男性荷爾蒙的刺激才會生成新的肌肉量。因此,女性會因先天男性荷爾蒙較少而使肌肉的發展受到限制,所以女性即使從事抗阻力訓練也不易產生像男性般的碩大肌肉,相反地能使女性身上的肌肉看起來富有彈性與線條的美感。
誤解2:當你停止訓練後,肌肉就會變成脂肪…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肌肉並不會轉變成脂肪。當我們停止抗阻力訓練後,肌肉量會逐漸減少流失,但由於肌肉量在人體所佔的百分比與一個人每日身體所需消耗的熱量成正比,因此當肌內量減少時,每日身體所需消耗的熱量也應跟著減少,但若食量並未隨之減少,體重便會增加。
肌肉有一種特性,當肌肉被使用時,可增強或維持肌肉量與肌肉能力;但不使用時,肌肉就會逐漸萎縮。舉例來說,一個人大腿骨折時,他若不願意移動受傷的腿,其腿肌會因不常使用而逐漸萎縮,但並不會轉變成脂肪。
而脂肪增加的原因很多,可能因食量增加,活動量減少而造成脂肪囤積,或因食量不變但肌肉百分比減少,使身體所需消耗的熱量減少,此時多餘的熱量也會囤積成脂肪,故定期進行抗阻力訓練i增加或維持身體肌肉量、增加身體消耗熱量的能力,並減少多餘熱量囤積成脂肪。
誤解3:抗阻力訓練會使肌肉缺乏彈性? 每次進行完抗阻力訓練後,我們需要做一些伸展運動來緩和肌肉,若運動過度且未適度地伸展肌肉,就容易產生肌肉缺乏彈性、緊繃的現象。所謂運動過度是因為未衡量自己的生理狀況而勉強執行才會發生。然而,在進行完抗阻力訓練後,再配合適度的伸展運動,不但不會使肌肉的彈性減少,反而會更富彈性!
誤解4:做得愈多,效果就愈好! 做任何運動都以「適度適量」為原則,抗阻力訓練亦是如此,其「質」比「量」來的重要許多。若肌肉的負荷太輕或反覆訓練的次數不夠,效果當然不佳;若負荷過重或反覆次數過多,則容易造成身體無法負擔而導致傷害。
為了改善、維持您的肌肉力量、強度、體積大小及耐力,以彈力帶為例,其抗阻力訓練應由運用8~10種動作,並重複10~15次的全身性運動所組成,每週2~3天,整組運動做1~3次或直到肌肉感到疲憊。
誤解5:進行訓練後肌內若不痛,就是沒有效果? 在進行完這度的抗阻力訓練後,或許您會有短期不舒服的感覺,此乃正常現象。這是因為訓練過程中肌肉充血以便肌肉的生成而增加力量,並不是運動傷害!若要達到所謂的「效果」,應視訓練的「質」來抉定,而不要過量。
誤解6:抗阻力訓練是專為年輕人而設計的運動,老年人並不這合? 運動習慣是不分年齡的!進行抗阻力訓練可以改善生理機能並延長壽命。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會隨之減少,一般人到了25歲後,每10年將流失 2.5公斤左右的肌肉,而肌肉量的減少,將使人體的新陳代謝率隨之下降,亦即身體消耗熱量的能力下降,約每10年降低5%,而導致多餘熱量囤積成脂肪,造成肥胖,更助長了許多慢性病的發生,因此不論任何年齡特別是中老年人,皆應養成定期做抗阻力訓練的習慣。
此外,正值更年期女性其骨質中的鈣質流失非常快,若能保持抗阻力訓練的習慣,可以改善此一問題,且因抗阻力訓練增加了力氣、平衡感,有助於防止摔跤而造成的臀部骨折,同時有助於骨骼留住鈣質。因此,抗阻力訓練絕不是專為年輕人所設計的運動而已,年齡愈大反而愈需要。
誤解7:高強度的抗阻力訓練,可以去除去身體所有的脂肪?
抗阻力訓練的目的在使肌肉更結實、更協調,使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增加,加速脂肪被消耗及燃燒,但若要有效減掉全身的脂肪量則必須藉由抗阻力訓練與耐力訓練(如:慢跑、有氧運動等)互相搭配。然而,人體仍需要固定的脂肪量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大腦、神經組織、心、骨髓與細胞薄膜的活動。
對於一位成年的女性而言,身體中至少需含有體重12%的脂肪以維持基本生理功能與提供維持生命安全、舒這的成長環境,且基於健康的理由,一般女性身體總脂肪量的範圍比例應維持在15%~22%之間,最多不超過體重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