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楊簡體育鍛鍊能保持身材健美,美化形象並提升自信。那是不是鍛鍊得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每天都進行體育運動的人可能會「鍛鍊成癮」。
「鍛鍊成癮」對健康有害 科學家發現,健身迷們如果非常頻繁地鍛鍊身體,一旦停下來,就會出現沮喪消沉、睡眠質量不高和焦慮不安等症狀。對他們來說,鍛鍊成了強制性的任務,只要不鍛鍊就會有愧疚感,而且情緒低落,焦躁易怒。鍛鍊的重要性超過了家庭、工作以及和朋友的交往,他們覺得工作、學習,甚至跟朋友約會都佔用了鍛鍊的時間,於是不惜曠課曠工去鍛鍊身體。在身體有傷病或者很累的時候,他們也不願意停止鍛鍊,對朋友和家人的勸告置之不理。
有這種症狀的人會被診斷為「鍛鍊成癮」。醫生指出,鍛鍊成癮的客觀指標是運動時間過長,運動量過大。那麼運動量多少才算合適呢?專家認為每週通過運動消耗的熱量超過了3500卡,對身體健康就弊大於利了。3500卡相當於10次每次半小時的慢跑,或者26次每次半小時的游泳所消耗的能量。運動量過大不僅讓精神緊張、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還增加了運動受傷的機會。強制性鍛鍊會帶來很多不好的後果,如骨骼和關節損傷,肌肉、肌腱或者韌帶拉傷等。
鍛鍊上癮類似毒癮 鍛鍊成癮究竟是生理現象還是心理現象,一直沒有定論。最近的一項調查結果可能會使這個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找到答案。《行為神經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的動物研究文章提出,鍛鍊成癮可能有其生理基礎,而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動物學系的教授史蒂芬·吉米及其同事,用8年的時間培育出了一種特別喜歡跑步的小鼠,期望通過它們解開人類鍛鍊成癮之迷。通過試驗發現,長期堅持跑步訓練的小鼠在停止鍛鍊以後,腦區中有16個腦區活躍程度增強。這些腦區正是控制吸毒、酗酒和賭博慾望的那部分區域。這跟大鼠毒癮試驗的結果很相似:如果給已經對毒品、酒精或尼古丁上癮的大鼠突然戒斷可卡因、嗎啡、酒精或尼古丁,這部分腦區就異常活躍。
參與該研究的美國俄勒岡州保健科學大學的賈斯汀·羅茨博士說,這些愛運動的小鼠可能代表了人群中那些有強烈跑步慾望的少數極端個體。羅茨博士稱:「跑動強度大的老鼠,其腦部某些區域活躍程度極強。如果不讓老鼠跑動,它們就會產生一種鍛鍊的生理慾望,其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分泌也比普通小鼠高出63%。這些小鼠比其他同類看起來更瘦小,它們好像活著就是為了跑步。此外,這些小鼠大腦的海馬更活躍、神經更多。」研究人員認為,人類鍛鍊成癮可能也有類似的機制。
得克薩斯州西南醫學中心的心理學教授大衛·賽爾夫說,跟毒品或酒精的戒斷反應類似,鍛鍊成癮的症狀是大腦中內啡肽水平降低造成的。內啡肽是大腦自行分泌的有止疼作用的神經遞質,作用與嗎啡很相像。運動中產生的內啡肽能給人帶來愉悅和渴望的感覺,一旦中止運動,人就會因為內啡肽水平降低而焦躁不安。
如何避免鍛鍊成癮 該研究第一次闡明了鍛鍊成癮是生理性的,而不是通常所認為的心理問題。現在,鍛鍊成癮的人還很少見,但可能正呈增多的趨勢。超級馬拉松教練、美國最長馬拉松記錄保持者羅伊·帕讓說,他認識的運動員裡就有這樣鍛鍊成癮的。「有些人老是想跑得更長、更快,不讓身體得到足夠的休息。如果哪天不能跑步,就會非常不高興。要是因為身體受傷而不得不停止鍛鍊,他們就變得十分憂鬱。」
專家建議,避免鍛鍊成癮應該從心理和生理兩方面來調整。首先不要對通過運動改變身材抱過高的要求,然後在專家的幫助下制定一個合理的健身計劃;鍛鍊的時候要適可而止,覺得累了或者受傷了就應停止運動;不要天天鍛鍊,要做到有張有弛。